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史志宣教  > 伟人足迹  > 查看详情

水口连队建党的创新意义与时代启示

2023-04-26 09:19:26       来源: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

水口连队建党的创新意义与时代启示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主任段谭云
  内容提要90年来,人民军队所向披靡,始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原则和制度。“支部建在连上”是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水口连队建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而实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关键一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回顾和总结水口连队建党的历史经验,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关键词:水口连队建党、创新意义、系统创新、时代启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9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90年来,人民军队所向披靡,始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原则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支部建在连上”是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水口连队建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把三湾改编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设想变成现实的重大行动,是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而实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关键一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回顾和总结水口连队建党的历史经验,对于真正将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建军原则落到实处,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水口连队建党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创新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沿湘赣边界向罗霄山脉中段挺进,10月13日来到酃县(今炎陵县)水口镇。此时部队连续发生了两起逃跑事件:被派到宁冈方向放哨的一排人,在排长的带领下,全部携枪逃走;师长余洒渡和团长苏先俊擅自出走。虽然“三湾改编”时决定将支部建在连上,但因急于行军未能实施。毛泽东感到支部建在连上刻不容缓。10月15日晚,毛泽东亲自在水口叶家祠楼上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带领陈士榘、欧阳健、李恒、赖毅、鄢辉、刘炎等6名新党员宣读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宣誓后,毛泽东要求新党员在以后的战斗和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群众,多做工作,严格要求。并指示各连要按照“三湾整编”中提出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迅速建立连队党支部,抓紧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当晚,一营二连率先成立了党支部。不久,各连普遍建立了党支部,也举行了类似入党宣誓仪式。
  水口连队建党的创新意义在于,第一次将“三湾改编”的构想付诸了实践,建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了党指挥枪这一伟大的战略思想,党在军队中的核心领导,成为人民军队打不烂、拖不垮的坚强堡垒,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赖毅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何长工在其回忆录《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中指出的:“在部队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这是一项重要措施,这比北伐时期一个团建立一个党支部是一个很大发展。”〔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2〕
  水口连队建党的创新意义在于,第一次通过入党宣誓仪式来对新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这既是人民军队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开端,又是一次思想建党建军、确保先进性的生动实践。我党建党早期并没有规定入党誓词,也没有把入党宣誓作为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当时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并有一人介绍,经过审查,即可入党。水口连队建党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是目前所见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入党誓词。誓词核心是“永不叛党”,这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为保护党的组织,使党员经得住“杀头”考验而采用的形式,其目的是对党员进行生动实际的党性教育。“永不叛党”成为党员入党之初对党绝对忠诚的庄严承诺。毛泽东从发展首批工农士兵党员入手,抓党员先抓思想,逐条逐句宣传解释入党誓词,对新党员进行党纲党纪、党员义务等教育,以领誓的形式强化新党员忠诚革命、忠诚于党的信念,掀开了怎样建设“很好的党”、改造这支军队的崭新一页。而且,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永不叛党”自从拟定之日起,被各个时期沿用,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之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当年亲自发展的6名士兵党员,2名成为共和国开国高级将领,3名为民族独立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
  水口连队建党的创新意义在于,第一次在人民军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工作,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随着党员数量逐渐增多,各种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政治军事素质有了提高,逃跑事件也很少发生。1927年10月下旬,水口连队建党后部队在转战上井冈山途中,担任前卫的三营被敌割断,与团部失去联系。但由于三个连的党支部在营党委的领导下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团结了全营战士,先后转战两个月重返井冈山。眼见离走了两个月的三营战士个个生龙活虎般地回来了,毛泽东欣喜异常。这种情况与“三湾改编”以前部队的状况完全判若两个极端,初步显现了连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的领导已经牢牢地扎根于军队的基层与士兵中间。
  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体现了毛泽东的系统性创新
  在“三湾改编”和水口连队建党的基础上,毛泽东采取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经过激烈的斗争和争取,最终通过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可以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逐渐成熟,人民军队才逐渐成熟,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建设居功至伟。1961年9月,周恩来在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时曾透彻地说:“起义是大家的一个共同想法,而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并不明确,是毛主席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3〕在株洲发生的众多重大事件,体现了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的系统性创新。
  第一次在部队开展集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村授课)。192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酃县)中村给工农革命军集中上政治课,讲述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中国革命的任务,阐明坚持井冈山斗争的重要性,指出无产阶级不是无产游民,批评危害革命的左倾盲动主义。在这里对部队连续进行了一周左右的思想政治教育。”〔4〕这次政治课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第一次集中政治训练。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采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中国革命的形势、革命性质、特点和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讲述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使工农革命军受到了一次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工农革命军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探索了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奥秘,初步形成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思想。此后部队经常举办党员训练班。据陈正人回忆:“1928年春,我们就举办过党员训练班。那时办的党员训练班,完全适应战争的环境,办短期的,一二天或三五天一期,规模也不大,每期参加人员二三十人,每期讲一二个问题。讲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是什么党?共产党是穷人的党,是要组织穷人起来打天下。”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5〕
  第一次明确人民军队的使命。毛泽东在总结二打茶陵建立工农兵政府的经验教训时,首次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三大任务”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建军宗旨,正确地确定了工农革命军的任务,从职能上规定了革命队伍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使命,使广大红军战士懂得了“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6〕这个道理。用茶陵的经验教训凝聚成的“三大任务”,“是毛泽东同志革命战略思想的中心”。〔7〕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三大任务”是红军“三位一体”的任务。
  第一次部队肃反(湖口挽澜)。1927年12月底,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两个营从茶陵县城往南撤退,团长陈皓意欲去桂东投降国民党十三军方鼎英。部队撤离茶陵湖口不久,毛泽东及时赶到,揭穿了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将团长陈皓一伙逮捕。这一事件,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肃反,史称“湖口挽澜”。毛泽东对叛徒陈皓等人的处决,挽救了艰难初创中的工农革命军,使年轻的工农革命军又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谭家述在《回忆毛泽东同志早期在茶陵的革命活动》中说:“我工农革命军通过‘三湾改编’以后,当时仅有两个营的兵力,极大部分都到了茶陵,如果不是毛泽东及时赶上部队,让叛徒的阴谋得逞了,那我们的革命还会要走一段弯路。”〔8〕
  第一次朱德毛泽东会面与两部会合。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28年“4月20日前后,毛泽东在酃县与朱德初次晤面。”〔9〕《朱德年谱》记载:“在酃县十都和毛泽东会面。”“当时,沔渡一带都驻满了部队。在这里,毛主席来了,是来接朱老总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10〕5月4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大会。朱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粟裕的回忆概括了此次会师的历史意义:“井冈山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而且对尔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1〕
  明确人民军队的纪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来到酃县,在客家聚居地水口、十都等地组织农民武装,发展党的组织。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纪律教育,部队的前敌委员会对部队提出了一些行军作战的纪律要求,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部分内容。毛泽东带头严格执行纪律,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酃县水口、石洲、策源传唱的《红军纪律歌》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最早传唱版本之一:工农革命军,纪律最严明;爱护老百姓,保护小商人;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银;解手进厕所,洗澡避女人;宿营行军事,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大家要实行。〔12〕这对加强军队的纪律教育,对工农革命军真正向人民军队转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军队内部的关系特别是军民之间的关系、瓦解敌军等,都起了重大作用。”〔13〕
  三、高举党的旗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水口连队建党的经验昭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重温“水口连队建党”这段厚重历史,铸牢军魂、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这一根本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错误思想的侵蚀,切实巩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确保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对党保持绝对忠诚。
  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瑰宝,是我们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深厚基石。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是我军政治优势所在。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军形成了一系列好传统好作风,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神圣军魂、根本宗旨、革命精神、铁的纪律、政治本色等方面。这是人民军队的特有优势,也是红色基因的精髓。面对深化改革大考,我们需要在继承发扬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凝聚改革正能量,厚实“精神盔甲”。今天,我们正处在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关键时期,前进的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唯有永葆赤子之心,不忘奋斗精神,唤起“知其难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坚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必胜信念,才能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在新长征路上不断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尤其要“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必须践行为民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支部建在连上"对于保证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形势怎样变化,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必须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人民子弟兵。
  注: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9),第114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共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4〕《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修订本,2002年版,第235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4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页。
  〔7〕《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中共株洲市委办、株洲市委党史办编,《毛泽东在湘东》,1993年,第63页。
  〔9〕《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修订本,2002年版,第222页。
  〔10〕《访北京军区王紫峰记录》,原件存酃县纪念馆。
  〔11〕《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页。
  〔12〕全文记载于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113页。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株洲政府网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中国方志网湖南数字方志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