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之窗  > 醴陵市

市县之窗

醴陵市档案史志局简介

        来源:株洲党史网

醴陵市档案馆简介
        醴陵市档案馆(市党史和市志研究室)坐落于醴陵大道醴陵市民中心2栋3楼,总建筑面积7765.04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4013.66平方米,对外服务用房2351.36平方米,业务和技术用房621.1平方米,办公用房237.73平方米,附属用房541.19平方米。档案库房位于三楼,对外服务用房中的报告厅设在一楼,展览厅和综合服务厅、综合阅览室均设在三楼西侧,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在三楼东侧。为醴陵市委办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15个,下设正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党史陈列馆,编制4个,现有在职人员18人(其中在编在岗员工11人,改非人员3人,聘用员工4人),内设机构六个,包括办公室、档案管理股、党史股、志鉴股、编研股、党史陈列馆。
       醴陵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及资料20万余卷(册),全市有设立全宗单位319个,已进馆全宗单位192个,涉及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8大门类,其中清代档案1卷、旧政权(民国)档案1434卷、革命历史档案1336卷,其余均为建国以后的档案,珍藏有清朝房屋买卖契约、蒋介石于1926年写给何健的亲笔信等珍贵历史档案。
19世纪中叶以来,醴陵一直是一块革命风雷激荡、建设成就辉煌、改革汹涌澎湃的热土,发展的历史与中国前进的光辉历程紧紧相连、息息相依。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醴陵以其特有的探索精神、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谱写了“中国历史半湖南、湖南历史半醴陵”的伟大篇章,全市的党史资源十分丰富。
       (一)拥有一位领袖足迹。毛泽东三次到醴陵(对外公开)。1922年9月上旬,毛泽东在李立三的邀请和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醴陵。他在文庙大成殿教室向醴陵甲种师范讲习所全体师生和县立女校部分师生近百人作了题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演讲,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后来醴陵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1927年1月27日,毛泽东到醴陵进行了为期9天的农民运动考察。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醴。之所以又选择醴陵,一方面,醴陵在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当时的农协副委员长唐寄凡作了典型发言,是全省农运搞得最好的县份之一。另一方面,当时中共醴陵地执委书记罗学瓒与毛泽东是一师的同学,又是湘潭同乡,便于了解实际情况。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引用醴陵典型事例14处,不少是在醴陵考察时获得的一手资料。毛泽东第三次到醴陵是1930年9月15日。偕同长江局代表周以栗和湘东特委书记张启龙到醴陵,2天下榻状元洲桥公所。
       (二)拥有一片红色沃土。一是成立最早工农革命政权。我市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长期以来,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革命政权,醴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27年,毛泽东领导指挥的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醴陵工农暴动的策应下,工农革命军攻占县城,9月13日成立工农革命政权—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醴陵分会,这是全国最早的一个县级工农革命政权,比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早两个多月成立。二是建立最早苏维埃政府。1928年1月30日,醴陵南四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仅比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迟两个月,是湖南第一,全国第二个。毛泽东同志1928年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明确提到了醴陵的红色政权:“本年四月以前乘时而起的许多红色政权,如广州、海陆丰、湘赣边界、湘南、醴陵、黄安各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51页,依据材料第6页)。在全县广大农村,县委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醴陵赤色高潮震动全省,醴陵的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开创了“湖南有苏维埃组织,实由醴陵开始”(《湖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依据材料第71页)的光辉历史。三是确立为革命 老区县。1954年,醴陵被中央确定为湖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6个老区县之一,醴陵154个乡中,有56个乡为老革命根据地。
       (三)拥有一帮进步人士。醴陵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党的“三大”前后,醴陵有23名先进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四大”20名代表中,有2名醴陵籍党员(李立三、朱锦棠)出席代表大会。朱锦棠被选为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党的“五大”有3 名(李立三、汪泽楷、易足三)、“六大”有4名(李立三、汪泽楷、刘义、丁继盛)醴陵籍党员出席代表大会。李立三被选为五届、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补选为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一度主持中央工作。李立三(当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筹划、组织、指挥南昌起义)、汪泽楷(当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协助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蔡申熙、朱克靖、钟纬剑、陈恭等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蔡升熙(当时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陈恭参加了广州起义。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李明灏三位醴陵人促成了湖南和平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醴陵本土产生了4名农民领袖(孙筱山、潘疆爪、周不论、罗启厚),先后走出45名共产党高级将领(其中授衔的22人中:上将3人、中将2人、少将17人),全国36名军事家醴陵有2名(左权、蔡升熙)。同时,醴陵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有5万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共产党员4000人,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22人。
       (四)拥有一批革命遗址。目前全市有革命遗址、名人故居34处,其中列入国保2处,省保5处(附表)。有国家一级文物11件,国家二级文物49件,国家三级文物421件。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红军学校2所。
       (五)编撰一些党史读本。2011年出版《中国共产党醴陵历史》第一卷(1921-1949)和第二卷(1949-1978);2013年出版《中国共产党醴陵历史》(1978-2011)第三卷,2019年出版《中国共产党醴陵历史简明读本》《醴陵市革命烈士名录》。2016年醴陵市人民政府市长全程参与《湖南改革开放实录(2016卷)》—《瓷都醴陵—千亿陶瓷产业正在崛起》撰写。同时与醴陵市纪委联合,2016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醴陵—家风家规家训典范》丛书的编写,全书收录30位醴陵籍知名党史人物家风家训,其中耿飚家风家训被省纪委采用。
醴陵市自古就非常重视志书编纂工作,从官方修志、民间志书、部门志书入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较好的传承了我市地方历史文化。
       一是承接历史,官方修志。醴陵有记载的志书,始于宋代县人张耕纂修《渌江志》。明景泰三年(1452)首次官修县志刊印成书。至2005年,先后修县(市)志14次,依次为:明朝景泰《醴陵县志》、万历《醴陵县志》、崇祯《醴陵县志》、崇祯续修《醴陵县志》,清朝顺治《醴陵县志》、康熙《醴陵县志》、康熙续修《醴陵县志》、康熙再续《醴陵县志》、乾隆《醴陵县志》、嘉庆《醴陵县志》、同治《醴陵县志》、民国《醴陵县志》、1995年版《醴陵市志》、2005版《醴陵市志》。醴陵现存的市志有3本,分别是1948年间编修的民国《醴陵县志》、1985-1990年编修的1995版《醴陵市志》、2002-2005年编修的续修《醴陵市志》。《醴陵年鉴》自1987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一年一鉴,从2005年卷开始正式公开出版,到2016年卷是创刊以来的第三十部。2006-2007年还尝试编纂了两部《醴陵企业年鉴》,2017年开始我市积极编修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浦口镇志》,历时三年,今年8月已进入中指组和方志出版社编辑出版程序,即将公开出版发行,2019年4月至5月,我们积极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国影像方志醴陵篇,用现代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醴陵地方志的特色,并与8月14日在央视科教频道黄金时段成功播出。
       二是丰富内涵,民间修志。民间修志有清康熙四十六年廖志灏撰《明兰寺志》;嘉庆年间傅泷撰《大平山寺志》;光绪二年文蔚起等撰《渌江书院志》;光绪年间吴德襄撰《醴陵县志艺文补》;宣统元年彭应魁撰《渌江源流考》;宣统二年,南华宫同人撰《醴邑城东南华宫志》;民国15年,傅熊湘撰《醴陵乡土志》;民国21年,渌江桥公所编纂《渌江桥纪事》;民国28年,许德彰撰《醴陵文献录》、《西岸境志》,文斐撰《醴陵瓷业考》;21世纪初,清安铺村修《清安铺村志》等。2019年《新阳村志》
       三是承续发展,部门修志。1956年和1982年,县土壤普查办公室两次编印《醴陵县土壤志》。1983年,县区划办编印《醴陵县农业区划报告集》、《醴陵县农业区划数据集》、《醴陵县农业区典型资料集》《醴陵县农业区划图集》。1985年起,全市有40多个部门和工委乡镇组织人员编纂部门志和基层志。到目前出版的有:《板杉区志》、《陶瓷志》、《气象志》、《林业志》、《民政志》、《邮电志》、《法院志》、《爱国卫生志》、《卫生志》、《商业志》、《供销合作志》、《金融志》、《文化志》、《环保志》、《交通志》、《工业志》、《盐业志》、《体育志》、《花炮志》、《教育志》、《水利水电志》、《农机志》、《王仙区志》、《广播电视志》、《人大志》、《二轻工业志资料汇编》、《公安志》、《农村金融志》、《工商银行志》、《税务志》、《政协志》、《城关镇志》、《工商行政管理志》、《畜牧水产志》、《城乡建设志》、《财政志》等39部。另外还有《群力瓷厂志》、《星火瓷厂志》、《醴陵市水泥厂志》3部厂志以及《潇湘胜景记》、《渌水神韵——醴陵风物志》等地情资料。
        《醴陵年鉴》创刊于1987年,《醴陵年鉴》积极参加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评比并多次获奖,其中2001年卷《醴陵年鉴》在第六届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中获评优秀奖;2008年卷《醴陵年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综合年鉴评比中,获“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评比”二等奖。多次获得湖南省年鉴年度类一等奖。2017年在中指组全国地方志年鉴评选中,醴陵年鉴(2016卷)获全国评选县市区特等奖(位列全国总排名第一名),2018年湖南省地方志评选,醴陵年鉴(2016卷、2017卷)一等奖。 
       联系方式:
       办公室:073122029730
       档案管理股:073123222212
       党史股:073122029732
       志鉴股:073122029729
       编研股:073122029731
       党史陈列馆:22029727
附:醴陵市革命遗址名录
        醴陵市革命遗址
序号 名     称 地    址 备    注
1 中共醴陵县特别支部旧址 醴陵市城区姜湾老街姜岭  
2 中国革命委员会
湖南醴陵分会旧址
——兴贤堂
醴陵市城区建国路6号醴陵市军干所  
3 毛泽东召开湘东特委会议旧址
——渌江桥公所
醴陵市状元洲  
4 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一)——醴陵先农坛 醴陵市城区东正街28号 湖南省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5 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二)——东富寺 醴陵市东富镇东富村东富组 湖南省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6 北伐泗汾桥战斗旧址 醴陵市泗汾镇林田居委会  
7 北伐军攻克醴陵群众集会地
——醴陵文庙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庙居委会  
8 工农革命军与农军会合地
——阳三石老火车站
醴陵市阳三石街道办事处阳三居委会  
9 秋收起义醴陵农军攻城战斗旧址
——渌江桥
醴陵市城区胜利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阳三石街道办事处立三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蔡申熙烈士故居遗址 醴陵市浦口镇汤家湾村  
12 左权将军故居遗址 醴陵市左权镇将军村  
13 程潜故居遗址 醴陵市官庄镇长连村  
14 陈明仁故居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庙居委会瓜畲坪41号 湖南省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15 李隆光烈士故居遗址 醴陵市城区李家巷  
 
 
16 宋时轮将军故居遗址 醴陵市枫林镇乡黄村  
序号 名     称 地    址 备    注
17 耿飚将军故居遗址 醴陵市枫林镇严家冲  
18 李明灏故居遗址 醴陵市左权镇将军村  
19 朱克靖烈士故居遗址 醴陵市板杉镇土株岭村  
20 郭鹏将军故居遗址 醴陵市枫林镇社冲居委会  
21 汪泽楷故居遗址 醴陵市茶山镇栗山坝村  
22 张子意故居遗址 醴陵市石亭镇塘山口村  
23 钟纬剑烈士故居遗址 醴陵市官庄镇沙田村  
24 周不论烈士故居遗址 醴陵市明月镇西林村  
25 陈觉、赵云霄烈士墓 醴陵市泗汾镇陈家垅村 湖南省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26 孙小山烈士墓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办事处珊田村  
27 余志宏故居遗址 醴陵市浦口镇泮川村  
28 程星龄故居遗址 醴陵市官庄镇长连村  
29 刘文学故居遗址 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  
30 大障革命烈士纪念碑 醴陵市明月镇大障居委会  
31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 醴陵市明月镇白果居委会 湖南省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32 醴陵市南四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 醴陵市明月镇申明村  
33 左权将军纪念碑 醴陵市仙山公园  
34 潘疆爪故居遗址 醴陵市船湾镇井冲村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株洲政府网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中国方志网湖南数字方志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