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史志宣教  > 红色文化  > 查看详情

蔡会文:杨靖宇式的英雄

2023-04-26 14:23:53       来源: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

  蔡会文(1908-1936),攸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教导队党代表、红三军政委、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红八军政委、湘赣省委执行委员、中共赣南省委委员、赣南省军区司令员、粤赣红军游击支队司令兼政委和中共湘粤赣特委委员等职。1936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蔡会文出生于攸县一个地主家庭。1927年秋,蔡会文随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并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几年革命斗争的考验,蔡会文迅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红军干部。1930年7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扩编为红一军团。由于蔡会文的杰出才能,他和罗荣桓一起,由毛泽东亲自提议,由支队政委破格提拔为军政委,担任红三军政委。此时的蔡会文年仅22岁。蔡会文凭着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胜利完成了历次反“围剿”任务。国民党当局悬赏八万银元通缉他,“左”倾机会主义者因为他没有坚决执行王明中央的军事冒险方针也指责他,蔡会文也从来没有动摇过,仍然竭尽全力扑在党的事业上。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举行战略转移。蔡会文受任于危难之际,任赣南军区司令员,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秋天,湘粤赣游击战争形势极其紧张,少数意志薄弱者屈膝变质,有的竟叛逃当了国民党的“剿共游击司令”。蔡会文却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节操,他说:“我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跑到国民党那里去升官发财,不呆在家里搞家业、享清福,而偏偏到这里来吃这个革命的苦?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为了开辟湘粤赣边游击根据地,蔡会文带领指战员积极从事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斗争。尽管部队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后一无所有,他仍然教育指战员们把打土豪得来的粮食物资全部发给贫苦农民。后来,敌人对游击根据地大举烧杀,实行“三光”政策,强迫移民并村,切断了游击队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前所未有的艰难环境里,游击队过着非人的生活。为了鼓舞同志们的胜利信心,度过难关,蔡会文跟部下一样,没有房子住,就在山上搭茅棚;没有粮食吃,就啃草根树皮。1935年冬,部队连续半个多月没有见过一粒米星子,战士们仍然跟着蔡会文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因为大家心中有数,蔡司令员肚子里也同自己一样,装的全是树叶和草根。1936年初春,游击队在山上不顾少衣缺食的困难,一直坚持战斗。在一次与粤敌余汉谋部的遭遇战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湘粤赣游击队全被打散。司令员蔡会文身边只有10多名战士,在转移途中又遭到敌人袭击,最后包括司令员在内,只剩下8个人。后因叛徒告密且敌我力量悬殊,蔡会文在东边山不幸中弹受伤被捕。他拒绝敌人将他抬走,而被敌人残忍地割断喉管,顿时鲜血和草汁、树叶从蔡会文的喉管一齐喷出。蔡会文牺牲时年仅28岁。
  蔡会文,一个“杨靖宇式英雄”的英魂在湘赣边界光照千秋,开启后人!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株洲政府网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中国方志网湖南数字方志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