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茶陵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
沿茶陵县城东南方向驱车30多公里,就来到严塘镇湾里村,茶陵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至1932年11月的驻地旧址就坐落在这里。
这是一幢黑瓦灰墙的二层建筑物,门楣上一行清晰的字样,立刻映入人们眼帘——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大门为木质圆形,墙壁由石灰粉刷,门楣上“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的字样,用毛笔楷体书就,繁体汉字,遒劲有力。
严塘镇湾里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田间阡陌,纵横交错。乡亲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应生活富足,只因当年国民政府官僚买办阶级荒淫无耻,地主豪绅盘剥无厌,人们极度贫困,无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0年春夏,中共茶陵县党组织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在茶陵境内大力开展革命斗争。中共茶陵特别区委机关干部广泛串联发动,发展党员,建立秘密党支部,用“先红一点,再红一片”的推进式方法,扩大红色区域。刚刚建立了党组织的地方称为“插花区”,这些地方暂时还不组建公开的红色政权。待到红区开始连片且骨干力量与群众基础具备建立政权条件的时候,插花区才可公开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这是为了促使工作由点到面,有条不紊地逐步向前推进。
如今,茶陵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附近聚居着一些农户,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每每看到人们前来参观,都兴趣盎然地当起义务解说员。他说:“当时,茶陵县的游击队有一百多人,50多支枪,他们打垮了茶陵县挨户团一个常备队,还在严塘打垮了‘九县联防’两个排。”他还说,茶陵游击队党代表谢国瑜率队在秩堂捉拿了大豪绅龙龚九,在北岸捉住了大土豪罗爱众。茶陵游击队还在小田、严尧地区打垮了挨户团。
听着老大爷的介绍,茶陵游击队当年捉拿豪绅时的情形仿佛就浮现在人们眼前,游击队员们在奔跑,手里的枪支、梭镖在晃动,他们对着土豪喝令: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老大爷还向人们感慨:“人活在世上,即使到死,也还记得几个人的名字、记得几件事。我就一直记得共产党的胡香美、刘青云,他们在清水;颜火苟、谭慕融在北岸;谭家旺在溪江;周良斌、谭定国在湖口;刘鸿陵在腰陂;谭余保在洮水,他们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另外,白水龙、高陇等地也出现了插花区。”老大爷还说,自从有了红色政权,乡赤卫队、区警卫连和酃西游击队,很快全都活动起来了。那时,游击队的枪杆子很少,有的是大刀、长矛,很威风,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防了这里,防不了那里;防了一时,防不了长久。土豪劣绅放心不下,很害怕。所以,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也就诞生了。
据史料考证,1930年4月,中共茶陵县委在小田寨下坪召开了中共茶陵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区委及插花红色区域的部分代表。大会选举陈韶为县委书记,中共茶陵县委隶属赣西南特委领导。同年6月15日至25日,在中共茶陵县委领导下,茶陵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小田寨下坪召开,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大会推举陈德发为主席。随后,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由小田寨下坪迁至尧水南岸村,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领导。1930年10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从尧水南岸村又迁至严塘湾里村这幢新建尚未使用的二层楼房。
面对这幢楼房,人们或许会问,当时刚刚竣工的这幢楼房的主人尚未住进新房,便将其用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的办公驻地,这房主是谁?他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老大爷向人们解释说:“是的,这幢楼房是一个姓陈的地主建的,他的祖辈在清朝朝廷做官,他当时也在民国政府里做官,很有文化,也很开明。当时,新房子盖好了,他和他家里的人还没有来得及住进去,就被游击队没收用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公干了。尽管这样,他们也同意,并不反感。后来,苏维埃政府在这幢房子里的摆设布置都被他们保护起来,实在也是不易。”
同年10月,茶陵县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谭余保被选为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决议,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抗击敌陈光中师的进攻,规定“凡年满24岁至45岁以下男女均可编入赤卫军。全县编一师,每区编一团”。这时,茶陵县游击队经由茶陵县独立营扩充为茶陵县独立团。各区警卫连扩充为独立营。独立团直接受县苏维埃政府指挥,各独立营则受各区指挥,各赤卫军受当地苏维埃指挥。同时,县苏维埃政府要求各地红色武装,特别是独立团、独立营,踊跃前往赤白交界处或白区攻打义勇队,捉拿豪绅,没收其财物并以财物的大部分,分发给当地贫苦群众。这些打击活动,给国民党军及茶陵当局带来了恐慌,灭掉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一边编练地方武装,一边向正规红军输送兵员。仅1932年5月,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就从各独立营抽出三分之一的战斗人员补充到红军部队。各独立营缺额少员,则由各区迅速从赤卫军中选拔补充。6月,以茶陵独立团大部为主,与红八军的一个连、军区动员一个连,组成新编红色独立三师,师长谭家述,政委曾毅之。
岁月沧桑,历史仍在这里被完好地保存。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当年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其情景仿佛一直在人们眼前呈现,一种亲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
屋内房间众多。当年,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设有较多行政部门,而且每个部门都有一间办公室。这些部门都在各自办公室的门楣上用毛笔写上繁体汉字的名称:财政部、文卫部、劳动部、土地部、军事部、工农检察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工会、妇女委员会、反帝大同盟等。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屋内两口天井旁的壁墙上,用毛笔写就的两副标语、用毛笔画成的两幅军事地图仍然十分清晰。两幅标语分别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两幅军事地图分别是《湘鄂两省、湘鄂赣省、鄂豫皖省、鄂豫边区、鄂西区、苏区地图》、《中央苏区、湘赣苏区、赣皖苏区地图》。
这些标语的字体显得粗犷,而地图上的线条则又细腻有加。标语和地图上标注的说明文字均为繁体汉字,字迹流畅宛若行云流水,堪称书法上品,非笔墨练达之人不可为。看到这些,人们不免浮想联翩,在当年浩浩荡荡的工农革命队伍中,肯定不乏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他们肯定多是舍弃优裕生活背叛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有识之士。一个人要做到这个份上,必不可少的无疑是:无私的胸怀和无畏的勇气。
1984年10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已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