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
毛泽东党建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新时期顺利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重温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对于解决当前党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党建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经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且影响深远。
(一)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在毛泽东党建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着重从思想方面建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突出特点。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思想。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所处的特殊条件:阶级占有成分不均等即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决定的。毛泽东在1928年11月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强调:“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思想建设主要包括注重党员的理论学习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员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开展批评教育以纠正错误思想等。
第一,注重党员的理论学习。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必须使共产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共产党员不学习理论是不对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组织指导好革命运动,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实践,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领导能力。
第二,强调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纯洁性。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因此,毛泽东强调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要入党。
第三,开展批评教育以纠正错误思想。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可以有效解决问题,有利于实现党内外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健康发展。毛泽东组织建设思想有民主集中制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毛泽东主张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把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多听取群众的意见。他指出,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的政权就不会得到巩固。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毛泽东曾经在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这一报告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认为,所谓党内民主就是指党员在党内的民主权利,所谓集中其实就是指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党内力量、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
第二,加强党的纪律性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的思想。无规矩不成方圆,再好的党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正是因为纪律的重要性,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党内“四个服从”的新理念,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到1945年6月,“四个服从”理念写入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这一段时期的党内教育也突出了“四个服从”内容,对统一思想,贯彻“四个服从”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如果有谁不注重这些纪律,破坏了这些纪律,那么他就破坏了党的团结,是要受到惩罚的。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克服党内宗教思想倾向、个人专断、极端民主化,实现党的集中统一。
第三,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干部任用思想。毛泽东认为干部非常重要,他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毛泽东同志认为:制定路线和政策需要搜集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而这些工作是需要干部去执行的。执行路线和政策也是需要干部的,党的路线和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要靠干部去领会路线精神,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路线和政策,还要靠干部去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而奋斗。毛泽东提出了“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标准。既注重道德品质又强调工作能力的选人标准,有利于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坚持“任人唯贤”用人导向,可以有效避免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从而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服务于人民。
(三)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十分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他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在党内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崇高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第一,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毛泽东曾经在《实践论》中提出“如果有了正确了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毛泽东准确的指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教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提倡在学习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真正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此外,毛泽东还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评价党员是否优秀的条件。
第二,毛泽东非常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他曾经在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最为紧密、这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所有的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时时刻刻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一切工作要向人民负责,要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毛泽东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解决党内矛盾和斗争问题,对待犯错误的人会采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处理,从而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内团结。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加强了党的团结。毛泽东认为,为了达到加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领导力这一目的,必须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党内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工作中会出现缺点和不足,一般我们认为,都是思想上认识上的问题;对于思想和认识上出现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在民主的范围内来解决,即采用批评和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党建思想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党建思想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并走向幸福生活。在延安,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事业只能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党应当领导一切中国的组织和团体。毛泽东在建国后也曾多次表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领导中国的一切的。毛泽东提出的诸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中,关于党的领导的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新时代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要将制度建党贯穿于党建工作之中,保持党员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曾多次强调,中国革命中,党的领导是最重要的,党要正确的领导革命事业,就必须要有大批的优秀干部。毛泽东在阐述要将我们党建设为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强大的党,就必须要建设党,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延安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对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方面面的建设问题上都进行详细和系统性的阐述,在政治建设方面明确了党的建设路线,在思想方面提出要着重思想建党并将其摆在首位,在组织方面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在作风方面开展整风运动并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方面提出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反腐败反特权等等。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工程来推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奠定基础,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引方向。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毫不动摇讲政治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就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随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都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和丰富,但讲政治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只有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政治指南针的作用,才能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二)毛泽东党建思想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奠定了理论根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本质所决定。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总结出的又一成功经验。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体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的状况。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强,则能够更好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反之则破坏了党同群众的鱼水之情。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的落脚点是要保障人民的正常民主生活,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毛泽东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作用。他曾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了之后,干部就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整套干部选拔、任用的方法和制度。其中最具特色就是充分运用党内民主来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对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发表意见、批评缺点等方面的监督。他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依靠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如果党内缺乏民主生活……也就影响到统一战线中、民众运动中民主生活的不足”。他还强调党员要明确民主的具体内涵、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以及如何落实民主集中制。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蕴含了党内民主对民众民主生活的影响,即对人民民主的影响。他的这些思想对新时期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十八大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那么在现阶段,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更好的开展党政机关的干部选拔和作用工作是保证党内外和谐的重要措施。在中共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件》中对党员干部的选拔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同时,文件还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这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深刻的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党政机关干部的选拔与作用提出的新要求。把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的政党建设思想,为更好的推进新时期党政干部选拔与作用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党建思想为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有力指导
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民心向背关乎执政基础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自身定位为最广大人民的忠实代表,并始终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正因为党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与支持。在为广大群众利益奋斗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在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革命过程形成的,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容许出现半点有损党的形象及群众利益的现象出现。毛泽东针对建国后党员干部开始出现思想松懈、作风不端、贪污浪费现象坚决予以惩治,并雷厉风行的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整顿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保证党的宗旨得以贯彻执行。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后,党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成为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极端紧迫的事情。如何应对危险与挑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此,依靠群众,坚定的走群众路线是应对危险与困难的关键之举。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与发展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理论,做好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筑牢中国梦群众基石。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与政治路线相结合思想的关键所在。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党的建设,才能够在新形势下,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在现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和政治路线相结合的建党原则,对实现新时期推进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毛泽东党建思想为新时期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党建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在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国革命发展必然结果。毛泽东在党的建设方面注重结合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党的建设侧重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如在抗战初期,毛泽东注重发展党员队伍,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后,毛泽东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业事业的领导者,必须自觉的走在时代前列,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以及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想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科学化水平,这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危险”的必然之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72年,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72年。在这一历史期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社会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综合国力也日益增强。但随着成绩的日益突显,党内部分同志放松了自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脱离群众,贪腐骄奢,背离党的宗旨。尽管这些现象不占党员的主流,但严重影响到党群关系,败坏党的执政形象最终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自觉站在时代前列,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现阶段,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新党建理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