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多措并举齐发力 党史工作见实效
2023-08-28 09:58:02 来源: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芦淞区是株洲发祥地和中心区,也是人文荟萃的红色热土。1937年,境内原株洲第十一兵工厂修建一条通往湘江边的简易公路,时人为纪念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便各取一字,将其命名为芦淞路,芦淞由此得名。近年来,芦淞区党史和区志研究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担当实干、争创一流,推动党史工作取得新进步。2020和2021年,党史工作获评全省先进;2022年,党史工作获评全市先进。2023年4月2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龙凤庵中学,了解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当地开展农民运动考察的历史。
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龙凤庵中学,了解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当地开展农民运动考察的历史
促进三方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机构改革后,区党史和区志研究室与档案馆合署办公,作为中共芦淞区委办公室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统筹抓好党史、档案、区志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季度预安销号等范畴,形成资源共享、成果互通、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一是挖掘一批红色资源。摸排出红色遗址遗迹11处、芦淞籍革命烈士123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曾经6次来到芦淞区,其中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3次,均形成珍贵档案妥善保管利用。广泛征集红色档案,《静霞家书》《钟奇烈士传记》等民间档案收藏进馆。二是保护一批红色遗址。完成革命遗址树标立识3处,指导新建党史展览室2处,推动修复革命遗址2处,其中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龙凤庵旧址(龙凤庵中学)创成株洲市党史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5000余人次。三是编纂一批红色成果。精心编纂《中国共产党株洲市芦淞区历史大事记(1921-2020)》《红色芦淞》《芦淞英烈谱》等书籍,共76万余字,其中《红色芦淞》纳入全区各级党组织必读书目。
党史编研成果
注重双向发力,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推动党史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一方面,突出线上宣传。借助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区融媒体矩阵,广泛宣传党史工作,累计发稿60余篇次,其中中央四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纪录片《绝笔》系列之《慷慨明志钟奇》,详细报道芦淞区红岩烈士钟奇的革命事迹;《八叠·红色记忆》党史学习教育视频纳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突出线下宣传。承办株洲市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并利用“6·9”国际档案日等节点,举行“讲述红色故事、逐梦时代征程”主题演讲、“小记者探寻红色档案”等活动20余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今年在龙凤庵中学举行“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通过讲述党史故事、档案知识抢答赛、赠送书籍等方式,向300余名师生普及党史和档案知识。
中央四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纪录片《绝笔》系列之《慷慨明志钟奇》
建强一支队伍,激发干事活力。区党史和区志研究室现有在职干部11人,平均年龄33周岁;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0人。一是提升政治能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第一议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方式,持续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升专业能力。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干部能力提升年”“作风建设年”等活动,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区各类培训,入选湖南省档案工匠型人才1人;获评副研究馆员职称1人、专业技术初级职称6人;调任重要岗位4人,内部提拔2人,发展中共党员4人。三是提升廉洁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每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组织观看《严正家风》《初心与蜕变》等警示教育片,没有出现干部违纪违法现象。
后阶段,芦淞区党史和区志研究室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重要职责,奋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建设现代化新芦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芦淞区党史和区志研究室
责编:罗 龙
审校:杨双艳
审核:吴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