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史志动态  > 史志要论  > 查看详情

“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的本质意义和历史启示--谢承新

2022-08-08 10:01:03       来源: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驻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即在部队建立起党的各级组织,班、排设立党小组,连设立党支部,营、团设立党委。“三湾改编”虽然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当时部队中党员较少,加上敌情紧张,行军作战,行色匆匆,一直未能具体实施。一直到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炎陵县水口镇以后,亲自发展并主持了第一批6名新党员的宣誓仪式。从此,红军的各个连队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实践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规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在“三湾改编”确立的,在炎陵县水口镇首次实践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早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重视派出优秀党员在北伐军中工作,但由于沿袭了国民革命军的做法,党支部设在团部,连队既无党组织也无士兵组织,党并没有抓住军权。因此,部队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致使党也受到了惨重损失。毛泽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主张,随后,他又亲自主持在炎陵县水口镇首次进行的“支部建在连上”发展新党员的宣誓仪式活动。“古田会议” 以后,“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红军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就使连党支部成为了“一线指挥部”和“一线堡垒”,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连队中去,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理想教育全体官兵,有利于密切党群联系,有利于保证基层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在组织上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2.抓住了打得赢这个军队战斗力目标的根本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的制度得到确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从此,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也空前提高,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新型的人民军队。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经验时强调指出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队,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现在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罗荣桓曾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回顾指出,“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那么,这支军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赖毅也在《毛委员在连队建党》一文中指出:“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种工作迅速地开展起来。”“由于支部设在连里,党通过党员和广大群众保持着亲密联系,因而工作十分活跃,连里政治空气逐渐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这样,支部就真正形成了连队的核心和堡垒,”“而我们的连队,也由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并发挥了作用,变得更加巩固和坚强了。”
        3.纯洁了队伍保证了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它从成立那天起就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把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支部建在连上”,对于保证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指出:“红军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了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打仗。”“支部建在连上”以后,通过对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战斗的,从而使军队的性质与旧军队有了根本的区别,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同时也是对人民军队革命历史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支部建在连上”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创建新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支部建在连上”,作为我军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不仅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历史背景下,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邓小平也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那是十分危险的。各级党委都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个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所以说,把“支部建在连上”,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既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一贯的要求;也是我们党无论是在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成为执政党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或者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2.“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畅通
        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一再反复强调说,共产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战斗力的源泉。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近500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党。党之所以能够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依靠基层组织的上下沟通实现的。如果我们忽视基层组织的建设,就等于从根本上切断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贯彻好、落实好,建设好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基层组织去仔细倾听群众的呼声,去努力反映群众的愿望,去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的政治本色。
        3.“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必须靠先锋模范来支持和引领。之所以“支部建在连上”,除了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带头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江泽民一方面指出:“基层干部工作很辛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往往很多,各级党委都要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只要切实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了,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在新世纪里创造新的伟大业绩。”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应该有新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素质,增加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当前,我们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引领全国上下、全党内外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改革创新来激发活力
        “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基于中国革命实际的一项伟大创举。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北伐军政治工作中,曾在团部设立党支部,连队并没有设立任何形式的党组织,党并没有抓住军权。因此,部队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致使党也受到了惨重损失。三湾改编以后,通过“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创新,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90多年前,毛泽东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人民军队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压倒一切敌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今天,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注意挖掘和弘扬宝贵的历史经验,为资政育人提供“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伟大创举--罗海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株洲政府网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中国方志网湖南数字方志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