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开端 王新生
2022-08-08 09:36:34 来源: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1924年至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开展。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大革命运动中途夭折。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掌握枪杆子。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各地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历程。
一、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坚决不留中央工作,回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的目的是进攻长沙,在起义受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于9月14日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部队迅速向文家市集中。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停止长沙武装起义计划。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计划。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卢德铭等多数前委委员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起义军离开湘东地区,向南转移。
起义军在向南转移途中,处境十分困难。部队中党的组织不健全,思想比较混乱;缺乏弹药,没有给养,指战员伤病残增多;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因此,许多人情绪低落,不少人不辞而别。更重要的是,工农革命军领导层内的问题突出起来。由于警卫团的党组织原先不归中共湖南省委领导,师长余洒度不把毛泽东任书记的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放在眼里。秋收起义爆发时,前委要他率领第一团到铜鼓与第三团会合,共同进攻浏阳。他没按照前委命令行动,单独打平江。他自恃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又是军事干部,认为毛泽东没有领兵打过仗,在文家市会议上,同毛泽东发生激烈争执。卢德铭是警卫团团长时,余洒度是营长。对有过在独立团北伐作战经历的卢德铭,余洒度还是不敢心存不敬的。卢德铭牺牲后,余洒度更是不尊重毛泽东等前委领导人。要想保住工农革命军,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党的组织系统,将原先不相统属的党员统一起来。
9月29日,秋收起义军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其解决措施,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在军队中建立了各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特别是明确规定在连一级建立了党的战斗堡垒——支部,使党的组织牢牢扎根在基层,为建设一支绝对听党指挥的军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水口发展党员,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开端
支部建在连上,必须的条件是各连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员。由于起义军是由警卫团、平江和浏阳农军、安源煤矿工人武装等部组成的,党员数量不均。因而,亟需发展党员。三湾改编时,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发展党员,况发展党员需要确定重点发展对象,也要有一定的时间。
10月13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村。第二天晚上,毛泽东亲自主持,发展了六名党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连党代表和一些担任班长职务的党员。实际上,这次发展党员的会议,带有示范作用。既以后各连发展党员,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
毛泽东宣布开会后,先由六名新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分别介绍新党员的简历。这六名新党员的入党介绍人都是各连的党代表。介绍完之后,毛泽东对六个新党员依次询问一些问题,如问为什么加入共产党,为什么要革命,等等。毛泽东还向他们解释了入党誓词的含义。最后,毛泽东亲自带领新党员宣誓。
宣誓结束后,毛泽东讲话,勉励新党员们今后要多团结群众,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严格组织生活,严守党的秘密。
毛泽东临离开时,又叮嘱各连党代表,回去以后抓紧发展新党员的工作,要求各连都要像这样,分批举行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
毛泽东不仅是支部建在连上的提出者、规定者,而且是最早的实践者。
在水口被发展入党的赖毅中将回忆说:“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种工作迅速地开展起来了。”“由于支部设在连里,党通过党员和广大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工作十分活跃。连里的政治空气逐渐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我们的连队,也由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并发挥了作用,变得更加巩固和坚强了。”
三、支部建在连上,对于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党支部、党员起着凝固基层战斗员的核心作用。根据陈毅1929年9月1日在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红四军当时的编制是“每排三班,每班十人,每连三排,每营三连至四连,每团二营至三营”。由此看来,红四军每连在100人左右。至于连队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编制,陈毅解释说:这主要是考虑到作战的原因,若“每一个连单位超出了百五十人,于宿营给养就大不方便,若一连单位只五六十人,则作战警戒就疲劳得要死。”那么,当时红四军每个连有多少党员呢?陈毅在《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二)》中说:“全军计:五千四百人左右,党员有一千四百人”。如此看来,党员人数占部队总数四分之一。这么看来,每个连约有25名党员。每个班在二至三人,每个排八人左右。由此看来,在支部之下,通过班排的党小组,以每个党员影响周围的三名左右的战士,把部队凝聚成一个坚强战斗集体。可以说,在连一级建立支部,符合军队这特殊的集团与群体,易团结和联系广大士兵群众,充分发挥战斗力。
第二,易于发展党员,及时补充党的新鲜血液。发展新党员,扩大党的队伍,是支部的主要职能之一。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927年底,毛泽东规定的部队三大任务中,首先任务就是要打仗消灭敌人。打仗就要流血牺牲。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比起一般士兵来说,牺牲的概率要大。为了保持党员在部队中的数量和作用,必须要不断地发展新党员,补充新鲜血液。一方面把在战斗中成长,觉悟不断提高,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优秀红军战士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一方面还要给新成立的红军部队输送骨干力量。以连为单位建立支部,党员和支部委员对周围的红军战士比较熟悉,便于随时考察和吸收新党员。
第三,有利于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连队党的支部,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方法有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会,即有支部成员学习会,也有支部全体党员学习会,还有支部指导和布置下的党小组学习会,学习党的宗旨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各种文件和政治理论;开支部和党小组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不正确的行为开展斗争;支部与党员同战士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第四,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打仗,还担负宣传和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以及帮助群众建立政权等任务。以连为单位,每到一地,在党支部的部署和带领下,能够很快地投入到这项工作,而不必坐等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第五,便于对于党员的管理。管理党员,是支部的职能之一。党员立了功和做出了其他成绩,支部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表彰。如果党员违犯了党的纪律和群众纪律,支部对轻的进行批评,严重的要进行惩处,甚至开除出党的队伍。
第六,战前作思想动员工作,战斗中身先士卒,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战斗开始之前,连队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充分作好动员工作,为取得战斗胜利献计献策,同时鼓舞战士士气。在作战中,支部成员和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英勇战斗,以自己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响身边的红军战士。
由于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使党领导下的红军巩固和发展起来,成为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坚强的武装集团,成为一支为穷苦人民翻身求解放而战斗的军队。
历史证明,支部建在连上,对于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极其重要。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特别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加强政治建军,推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崭新的姿态保卫着国家安全,维护着世界和平。
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朝着世界一流军队阔步迈进。尽管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体制编制、官兵的成分和知识结构、历史使命和任务、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支部建在连上”这个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阶段人民军队的建设中,仍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